勿恃敵之不來 恃吾有以待之

Posted on


勿恃敵之不來 恃吾有以待之

107.7.24

國軍人數遞減、學生數銳減,與國內少子化問題有相當程度關聯性。民國70年代,國內新生兒每年約40萬人,而至民國106年,全年新生兒人數約僅剩19萬人,30年間,新生兒人數減少了一半。我國國軍總人數,在「精簡高層、充實基層」計畫性的精簡案中,民國80年代,尚有60萬大軍,逐步遞減至38萬、27.5萬,直至目前的17.3萬人,約剩3成。

 

國防部推動「精兵政策」以全募兵制代替徵兵制,期建立量小,質精,小而強的國軍戰力,兵員仍持續精簡。從過去60萬大部隊戌守台灣,到目前推動的第一線戰力結合後備部隊戰力,藏力於民,平時準備,戰時動員,體現全民國防之精神。現役部隊的戰力,透過持續的訓練以達戰力要求,而後備軍人的戰鬥力,來自於教育召集訓練,國防部目前的教育召集規劃為8年內2次訓練,平均4年1次的短期訓練,可以為戰鬥力提升多少,成效倍受質疑。況且,現今部隊之訓練,較過往「人性化」許多,若真正遇到戰場嚴酷的作戰環境,真能適應?

 

就經費考量,以志願士兵為例,其上等兵待遇約為3萬7千元,以當年義務役上兵的薪俸約7千元,其比例大約為1比5,1位志願役士兵所需經費為義務役士兵的5倍。其戰鬥力可達5倍嗎? 我們一般人在買設備的時候,購買前多少會考量性價比(CP值),都希望以合理的價格,買到性能、品質最佳的商品。不知人力資源考量,是以何等考量作為基礎?

 

如今,募兵制推動之路,阻礙重重。當前年輕人挑選工作,考量項目有三,自由度、發展性、薪資,部隊環境裡,缺的就是自由度,發展性亦侷限,唯一能夠讓人考量的就是薪資,然而目前連薪資都無法吸引年輕人投入,募兵之路,困難重重。前一陣子媒體報導,連部隊主官都要到街頭擺攤,招募人才,兵都是拜託來的,如何要求?

 

「合理的要求是訓練,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」。訓練,練的是技能;磨練,練的是心智。戰鬥力的發揮,除了戰技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意志力,求生的意志力,求遂行任務的意志力,求能忍受困境挑戰的意志力。以往路過部隊營區大門,武裝攜槍衛哨挺拔站立,有種威武嚴肅的氣氛。如今,衛哨不攜槍,站姿也人性化的三七步,彼此聊天互動的聲音,連路過的行人都聽得很清楚,如此品質,如此要求,如此紀律,真能發揮多少戰鬥力?

 

部隊裡常用《孫子‧九變》中一段話-「用兵之法,無恃其不來,恃吾有以待也;無恃其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也。」自我警惕,只是,如今的我們,恃何?

 

 

發表留言